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

杏林子




學歷
經歷
  •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常務董事
    (1992年-)
  • 內政部傷殘服務中心顧問
    (1965年-1967年)
  • 殘障聯盟理事長
    (1989年-1992年)
  • 教育部特殊教育委員會委員
    (1989年-)
  • 總統府國策顧問
    (2001年5月20日-)
  • 作家
    (1959年-2003年2月8日)

  • 劉俠(1942年4月12日-2003年2月8日),中華民國作家。據其自述,因家鄉在陝西省扶風縣杏林鎮(今屬陝西省寶雞市),也為了紀念自己一輩子與醫院結下的「不解之緣」,故以「杏林子」為筆名。2003年2月7日凌晨,劉俠遭到印尼籍看護工-美娜外力傷害所致,經過搶救後,於2003年2月8日凌晨去世,享年60歲。
  • 杏林子1942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,出生日期為農曆二月廿七,到台灣登記戶籍時誤記為公曆2月28日。父親劉德銘為國軍軍人。1949年舉家隨國民政府遷到台灣。杏林子在12歲時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。發病時手腳腫痛,行動極為不便,使她因而對生命抱著消極的態度,直到16歲時因信仰基督教,在心靈上有了寄託,由信仰中體驗到生命的價值和尊貴,漸漸改變了她對生命的看法,轉而充滿了樂觀與積極。由於身體上的疾病而令杏林子不得不中途輟學,故此杏林子的最高學歷僅為「北投國小畢業」,杏林子初時甚為介意,但後來漸漸釋懷,因為這代表了「以後的學問都是自個兒修的」(《感謝玫瑰有刺》,九歌出版,1989年)。自此杏林子即通過函授學校及教育電台刻苦自學,她的母親亦總不辭勞苦的替她借書。函授學校的老師曾拿杏林子的作品到報刊發表,鼓勵了她日後嘗試投稿。杏林子第一篇投稿獲刊登的文章是〈他與她〉,1961年前後刊於《中央日報》副刊。及後杏林子即不斷寫作,作品類型亦越見多樣化,除散文外,亦有小說、廣播劇、電視劇本、舞台劇本等,屢獲殊榮。

社區生活CIV6

友善校園與終身學習CIV5

history 6-1

1858年開港通商=清領後期。
19世紀中期: 英,法兩國聯合(英法聯軍)攻打~中國。
結果:清廷戰敗,被迫簽:天津條約。
條約要求:開港通商。
起初只開:淡水,安平=正港。
後開:雞籠,打狗。
開港目的:供外國商人設立:洋行。
<注釋-洋行:洋人在港口設立商行。>
e.g.1.:英國商人:德記洋行(現稱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)
今台南市安平區。
e.g.2.:德國:東興洋行。
e.g.3.:英國在淡水開港後,以紅毛城為領事館:英國領事館。



台開港通商後:
進口:鴉片,紡織品。
出口:茶,糖,樟腦。
  • 茶(台最大宗輸出品):
產地:台灣北部(通常在大稻埕加工)。
出口:由淡水。   出口地:美國,東南亞 。 
(大稻埕)


  • 糖:
產地:台灣南部。
出口:由安平,打狗。   出口地:中國,日本。
  • 樟腦(產量曾達世界第一):
產地:台灣中,北部。
出口:由淡水。   出口地:歐美國家。

(淡水)


因茶,樟腦盛產:中,北部城鎮興起。
經濟,政治中心:南~北。
1878年後:台對外貿易出超。
<注釋-出超:出口值>進口值。>




history 5-1

  • 中國~福建,廣東偷渡來台開墾
  • 原因:1. 人口過多 2. 福建廣東山多平原少
  1. 漢人橫越<黑水溝>來台
  2. <黑水溝>:台灣海峽部分區域,海流湍急,容易出現船難,因而有<黑水溝>之稱。

  • 福建省南部:泉,漳州之閩南人
  • 福建省西部,廣東省東部:客家人
  • 閩南人:平原
  • 客家人:丘陵
  • 福建簡稱<閩>,廣東簡稱<粵>













        台灣的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GEO6


        • 地理環境,地形起伏影響以致台環境多樣
        • 台四面環海,間海域,陸域之生態環境

       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

        水文GEO5

            水文循環三部曲
          在地球上,下雨形成的「地表逕流」,經過濕地、湖泊的形式,或是以溪流、河川的
        形式匯流到大海,這些水分藉著蒸發作用,以及植物蒸散作用,形成雲霧後,藉著雨、
        露、冰、雪的形式後再降落地面,這就是「水文循環」。聽過「星際大戰三部曲」嗎?
          科學家說,水文循環也有三部曲,在熱帶地區簡單來說就是「蒸發散」、「降雨」和
        「地表逕流」這些生生不息的流動力量。 
          然而,科學家在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後,發現這個三部曲,節奏越來越快,也越來越沒
        有規律了!那就是三部曲因為氣候暖化產生的「熱力學加溫定律」,速度越來越快。當溫暖的大氣暖化了海洋及陸地的水域之後,造成蒸發散量增強,造成「不下雨則已
        ,一下雨驚人」的畫面。 氣候暖化也造成海平面的上升。科學家發現100年以來,全球
        的海平面上升了8公分,許多城市受到海水入侵的影響。例如,義大利著名的水都威尼斯
        平均每年下沉0.25公分;威尼斯聖馬可教堂前的廣場,好幾次被暴潮淹沒,海水也曾經
        衝到了教堂入口處的台階。除了臨海的城市以外,未來許多人口稠密地區如孟加拉、中國沿海地區及太平洋島國,都將被海水淹沒。科學家估計,到了2100年,氣溫將會比現在
        上升1.4°C到5.8°C,海平面將上升10到90公分。
        愛河慈濟園區照片